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5个职业病危害及其应急处理,一起来看看吧

职业病危害及其应急处理方法有哪些?
1.铅烟
健康危害:本岗位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铅烟,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气体,可经吸入、经口进入人体,有害健康。主要损害神经、消化、造血系统,表现为口内有金属甜味,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多梦、记忆力减退、乏力、贫血等。
理化特性:蓝灰色柔软金属,可溶于硝酸、盐酸
应急处理: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,中毒者及时脱离作业岗位
注意防护: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(PC-TWA)不超过0.05mg/m2,IDLH浓度为700mg/m2;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、确保通风机运行良好、安全设施有效,佩戴齐全防护用品,定期参加体检,工作场所禁止饮食、吸烟
2.溴素
健康危害:对皮肤、粘膜有强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。轻度中毒时,有全身无力、胸部发紧、干咳、恶心或呕吐;吸入较多时,有头痛、呼吸困难、剧烈咳嗽、流泪、眼睑水肿及痉挛。有出现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炎或肺炎。少数人出现过敏性皮炎,高浓度溴可造成皮肤灼伤,甚至溃疡。长期吸入,除粘膜刺激症状外,还伴有神经衰弱
理化特性:红棕色发烟液体,熔点:-7.2℃,相对密度:3.119(20℃),沸点:58.78℃,微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、四氯化碳、煤油及二硫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;也溶于盐酸、氢溴酸和溴化合物溶液
应急处理: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%碳酸氢钠溶液冲洗。若有灼伤,就医治疗、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,就医;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,呼吸困难时给输氧。呼吸停止时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,就医;食入: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立即就医。
灭火方法:二氧化碳、砂土
注意防护:必须戴防毒面具、戴防护手套、戴防护眼镜
3.氨
理化特性:氨在常温常压下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液体,比空气轻,沸点-33.5℃,熔点-77℃,爆炸极限(V%)16%~25%。氨在常温下稳定,但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氢和氯,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~500℃时分解,如果有铁、镍催化剂存在,可在300℃分解
健康危害: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、咽炎、喉痛、发音沙哑、咳嗽、咳痰、痰内有血,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,呼吸困难,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,双肺布满大、中水泡者,患者有咽灼痛、咳嗽、咳痰或咯血,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。记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,痰中带血丝,轻度发甜,眼结膜充血明显,喉水肿;高浓度蒸汽对眼睛有强烈刺激,可引起疼痛和烧伤,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、上皮组织破坏、角膜混浊和虹膜发言。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,严重病例可能长期持续,并发生持续性水肿、疤痕、永久性混浊、白内障、眼睑和眼球你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、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
应急处理:一旦泄露,须立即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,并向上风向转移,防止吸入蒸汽,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,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,并加强通风。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,泄露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,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,可用砂土、等惰性吸收材料手机和媳妇泄漏物,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,以便废弃处理。抢救氨中毒者,应立即移离现场,抬至空气新鲜处,解开领口使其呼吸畅通,注意保暖,然后联系防护站前来救援,有缺氧现象时,给予吸氧,但对长时间吸入氨气的中毒者,抢救时不能作压迫式人工呼吸,极易导致肺部损伤。
防护措施:呼吸系统防护,可能接触其蒸汽时,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眼睛防护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身体防护:穿防静电工作服,手防护:戴橡胶耐油手套,其他防护,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工作完毕,沐浴更衣,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
4.一氧化碳
健康危害: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,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,主要损坏神经系统。轻度急性中毒,表现为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恶心,进而症状家中,出现呕吐、四肢无力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,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,可致头痛、头昏、耳鸣、乏力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力减退及心电图改变。
危险特性:一氧化碳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,为无色、无味、无刺激的气体,已扩散,微溶于水,易溶于氨水,易燃、易爆、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
应急处理:将患者移至阴凉、通风处、同时垫高头部、解开衣服,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,腋窝等处,并及时送医院。
注意防护:加强有限空间排风;做好个人防护,根据需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品;定期和实时监测作业场所空气环境。
5.高温、电焊尘、有毒气体
健康危害:可通过眼睛、皮肤、呼吸道引起电光性眼炎、皮肤灼伤、电焊工尘肺、一氧化碳、氮氧化物等职业病
应急处理:一旦发生急性中毒,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,并及时送医院抢救
防护措施:加强通风,操作者必须穿工作服、戴防尘口罩、防护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