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爱一个人,就把他送去做律师。如果你恨一个人,也把他送去做律师。

律师的职业病你患了几种?
律师的职业病你患了几种?还有没有得治 吗?
怀疑症
曾经有一位外企HRD跟我聊天,说要用九型人格给我测测,我想,试试就试试呗。测下来,我在怀疑论者这一栏的分值。为什么呢?职业病呗!
从事非诉业务的律师,做尽调的时候,怀疑对方给的资料都是假的,不完整的,或者,给到的资料都是包装过的、能交差的,有大量资料被藏起来了;进行交易谈判的时候,怀疑对方的运营能力,怀疑对方团队会悄悄带走核心业务,怀疑对方是个骗子;设计交易方案的时候,又总是怀疑自己的方案是不完美的,可能还有漏洞……
做诉讼业务的律师,怀疑委托人隐瞒了真相,怀疑对方持有的证据中还有其他什么杀手锏;如果是拿到了结果不好的判决书,怀疑对方跟法官有猫腻;如果是拿到了结果很好的判决书,又怀疑或许不是自己的能力足够强吧?
回到家里,已经没有力气怀疑了,但是蛛丝马迹的小细节,仍然会让律师激起怀疑……
爱反驳
律师常常要与他人沟通,讨论如何识别和规避风险,由此,常年累月形成的一个习惯,对方讲什么,都会先从负面、风险角度出发去思考,律师多年的工作习惯形成了非常高效的“判断力”。
常常在交谈的对方还没有表达完毕的时候,律师就莽撞打断其谈话,此时律师的态度往往是反驳:如果对方提示风险,律师就说“未必呀,或许这个对手就是善良的,之前某个案子中的隔壁老王就很善良”
对方展示项目前景一片光明时,律师就说,“那是你没有看到风险啊,我曾经处理过某个案子,兄弟俩都会反目成仇”
想太多
人们常夸律师思路缜密,可是思路缜密是怎么来的呢?面对一件事的时候,反复思量,各种可能性,各种风险,以及各方风险预案。所以,一个简单的合同,到律师手上会加出很多页,因为“万事皆有可能”啊!
这导致的结果就像之前朋友圈里常见的一张图:
还有就是律师选择离开律师行业,去下海创业的时候,往往会过于谨慎、过于保守,风险意识过强,错失很多商机。
思维有点窄
律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,就是法律工具;将委托人及其对手的争议纳入合同中,加以明确,这是现代商业社会基本的途径。出现争议谈不拢,就上法庭!
在这全民创业的时代,大量股权投资在咖啡厅等各种环境下发生,很多创业者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商业规则培训和法律教育。当股东之间,股东与高管、创业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争议时,创业者常常会选择寻求律师的帮助。一时间律师成了万金油,他们请教的问题,可真不仅仅是法律问题,还包括其他问题,甚至还有“PPT怎么写?”“商业计划书帮我整一个?”诸如此类,还有注册公司的问题,财会和税务的问题,行业前景等问题……
律师接受咨询和求救的时候,很多律师只受过法律专业培训,没有受过商业思维、经济思维等方面的培训,也鲜有人会记得企业家精神也是值得保护的重要课题。有的律师会帮助投资人让企业家在对赌协议中沉沦、倾家荡产;有的律师只能想到让当事人打官司解决争议。遵守契约当然没错,但是这社会也不可能只有法律啊……
有限的司法资源无法承受扑面而来的大量诉讼案件。做生意嘛,和为贵,诉讼不是的解决途径。作为律师,咱得知道,咱的法律思维不能解决所有的事,咱也应该向企业家学习;企业家,委托人,您也得了解律师可能是法律方面的专家,但商业社会,咱还得一起思考,利益大化,一定不是通过诉讼实现的。
爱炫耀或浮夸
这几天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女合伙人,被冠以“律界郭美美”的称号。想想她为啥这样炫耀呢?刷知名度?打造影响力?咱没机会探寻,不敢妄加判断。
但很多律师没有学过市场营销学,没有学过品牌打造的专业技术,却要将自己打造成知名的专业的律界大咖,于是,各种炫耀,各种浮夸,争先恐后登场。说起来都是泪呀!
上述种种,不一而足,律师界的职业病,有得治,我们仍然得脚踏实地做专业律师,督促自己不断学习,扩展认知边界,让这些职业病慢慢改善,直至痊愈。